1950年:中国没有滤料生产厂,市场上也没有专供用作滤料的产品。当时仅以棉、毛、丝绸、工业呢等天然织物作为滤料。
1957年:上海耀华玻璃厂首次生产推出圆筒玻纤袋,为我国袋式除尘器在高温中的应用开创了先决条件。
1974年:武汉安全环保研究所开发研制的208涤纶单面绒布,成为国内第一个用于脉冲除尘器的滤料。
1980年:膨体纱玻纤滤料问世。
1985年:抚顺产业用布厂在原纺织工业部的积极支持下,引进了英国和联邦德国两条涤纶针刺毡流水线,至此,我国才开始有针刺毡滤料,为我国脉冲除尘器采用针刺毡滤料开创了先例,赶上了世界水平。
1986年:上海纺织科学研究所729涤纶机织布,首创我国第一个不织布化纤滤料。1990年:在东北大学及抚顺产业用布厂的共同努力下,试制成功,并生产出我国第一个玻纤针刺毡系列产品。
1992年:在上海市计委、科委共同主持,上海工业技术发展基金会组织协调下,由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、上海第八化纤厂、上海赛璐珞厂以及上海向阳化工厂共同合作、开发、研制的聚矾酰胺(芳飙纶)制品,于20世纪80年代中试成功,并于1992年通过国家机械电子工业部的部级鉴定,从而有了耐高温的合成纤维滤料,Nomex实现了国产化。
1994年:凌桥环保设备厂在国内首先实现薄膜滤料国产化。
1996年:德国BWF公司在无锡开办了我国第一个外资滤料公司,首先推出防油防水针刺毡滤料。
1998年:营口玻璃纤维有限公司与抚顺市工业用布厂合作开发、申请了“多功能玻璃纤维复合滤料及其制造方法”专利,为我国从单一纤维滤料发展到多种纤维复合滤料开创了先例,并推出氟美斯(FMS)耐高温针刺毡系列产品。
2006年:PPS 及PTFE开始实施国产化。
2006年:营口市洪源玻纤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玄武岩滤料实现国产化。
2010年:国内引进的德国Fleissner 公司的水刺滤料生产线投入使用。
2011年:P84R聚酰亚胺纤维开始实施国产化。